公需科目讲义
【字体: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讲义
作者:师训部    通知公告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9/9

一、心理健康概论

(一)什么是健康?

所谓健康是指身心健全和体能充沛的一种状态。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没有衰弱的表现,而是生理上、心理上、社会适应方面和道德等几个层面的统一。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1.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2.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一是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二是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三是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3.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有正常的智力水平;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能与他入建立和谐的关系;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四)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健康状况

2.直接影响工作,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水平直接影响工作绩效

3.心理健康促进良好的社会适应,体现着精神文明水平

4.影响社会安定和发展

(五)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内在人格因素

1)气质与个性特征:气质更多的源于先天生理因素,而个性特征更多源于后天影响。可以把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

2)情绪情感与心理冲突

3)个体认知方式

4)个体早期经历的影响:成长经历与家庭氛围、早期依恋关系

2.外来压力与应激:重大或突发生活事件、日常生活琐事、生活、工作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的作用

3.其他:现代人的孤独感与心理健康、挫折与心理健康、现代人的快乐与心理健康

二、自我适应

(一)自我悦纳

自我悦纳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指个体能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和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个体形成合适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评价自我,最终接纳自我。

1.自我悦纳的含义

1)接受自己的全部,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无论成功还是失败;

2)无条件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程度不以自己是否满足自我目标的程度为前提;

3)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有愉快感和满足感。

2.自我悦纳的意义

是心理健康的需要;是适应环境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影响自我悦纳的主要心理障碍及调适

个人因素:自我概念、自尊、自信、心境、人生目标等;

物理因素:身体状况,药物反应等;

情景因素:社会角色、社会背景、重要他人、近期事件等的影响。

(二)如何培养专业技术人员适应能力?

1.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适应

1)以学应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学习习惯化,生活化;

3)培养开放的学习态度;

2.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适应

1)专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热爱专业,正确看待专业对口;主动适应,培训学习提高;超越知识,走向智慧和专业成熟。

2)享受工作,推迟满足感:不可省略的职场路;值得拥有的职场心态——实习生心态;热诚之心待工作。

3.专业技术人员的生活适应

1)快乐而又积极,真诚专注好生涯;快乐而积极;快乐而消极;悲观而积极;悲观而消极;

2)培养良好习惯,习惯造就成功;

3)超越自我,走向和谐与自如人生。

三、人际关系的和谐与适应

(一)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1.客观表面因素: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仪表风度

2.主观深层因素:特点相似、需要互补、个人品格

(二)人际关系的功能

1.合力与互补功能

2.协调与激励的功能

3.交流与沟通的功能

4.身心保健功能

5.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

6.社会化功能

(三)如何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1.正确认识自我,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2.克服认知偏差,培养主动交往的态度;

3.增强人际吸引,加深情感联系与沟通;

4.善用交往技巧,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四、沟通技巧

(一)什么是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二)如何相互了解?

扩大自我开放度;主动交往;关心帮助别人;

平等原则、相容原则、互利原则、信用原则。

(三)如何争取关爱与认同

学会“换位思考”;选择适当的方式;宽容大度,谦恭自律;

乐于从老同事那里吸取经验,对新同事提供善意的帮助;

适当“让利”,放眼将来;让乐观和幽默使自己变得可爱。

(四)向上级请示汇报的程序和要点

(五)说服上级的技巧

(六)下级与上级正常交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七)下达命令的技巧

(八)赞扬部下的技巧

(九)批评部下的方法

五、心理障碍与心理危机

(一)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成因有哪些?

所谓心理障碍,是指一些非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这种非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不良后果发生,严重者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如何突破心理障碍?“接纳”,诚心接纳你所有的感觉,感受,想法,行为,痛苦,害怕,高兴等等一切。

成因:

1.生活中的重大变化

1)强度。有的事件发生突然,正如通常所说“祸从天降”,其刺激强度超出个体的承受能力。

2)深度。有的事件虽然来的缓慢,强度也较缓和,但对个体心理刺激时间较久,又不能尽快解脱,也能产生“心结”。

3)频率。由于不同频率的刺激,在短时间内频繁出现,虽然每个事件的刺激强度不大,如无思想准备和心理调节也同样可以产生“心结”。

2.压力:工作节奏加快;职业安全感降低 ;职业发展压力 ;工作负荷过大;工作家庭冲突

3.缺乏社会支持

4.自我人格特质

5.性格缺陷

(二)什么是心理危机?

1.什么是危机?

2.心理危机的三个标准。

3.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

4.如何识别心理危机?

5.面对危机怎么办?

6.如果遇到一个人处在危机状态,该怎么帮助他?

六、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

(一)什么是情绪?

一种我们所感觉或感知到的精神状态,亦即一种自我意识的状态。

1.情绪的两极性

2.情绪的识别

3.如何调节不良情绪

4.简单认识两种情绪障碍:焦虑症、抑郁症

(二)什么是压力?压力来自何处?怎么办?

七、心理调适

(一)面对压力,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1.情绪管理法

2.改善认知模式

3.塑造阳光心态:要有良好的自我观念、要善于自我激励、要保持乐观的情绪、要心存感激。

4.了解自我,善待自我

5.合理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投射、否认、退行、置换、抵消、反向形成、合理化、幽默、升华

(二)实用自我心理平衡方法有哪些?

自嘲法;遗忘法;闲聊法;哭泣法;旅游;读书;听音乐;求雅趣。

八、职业适应发展与规划

(一)职业适应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做个目标专一的人

2.灵活动态地适应

3.低姿态入手

4.能力替代或补偿

5.维持和培养职业兴趣

(二)引起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倦怠的要素以及克服职业倦怠的具体策略有哪些?

1.引起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倦怠的要素分析:

要燃烧殆尽,须身在火中——个人内在原因:

认识不准确:对倦怠没有正确地分析和应对;消极的思维模式:一概而论:一概而论、绝对化;心理韧性不够:橡皮筋弹性不好。

2.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外在原因:外在压力导致个体倦怠、适度的压力是最好的。

3.专业技术人员克服倦怠的具体策略

1)身心是一家,积极调节生理状态

2)合理管理时间

3)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4)为自己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三)什么是职业核心技能?职业技能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

1.职业核心技能是一种通过训练获得的,要求在职业活动范围内掌握的,可以顺利完成某种工作任务并可以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的技能。

2.职业技能的类型: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可迁移的技能。

(四)专业技术人员如何规划和分析自身的职业生涯?

1.总结昨天“职业生涯简历

职业生涯简历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基础信息以及一张2寸彩照;

第二部分是职业生涯开发,包括教育背景、培训情况以及自学知识3部分;

第三部分是外职业生涯,包括工作和实习经历,采用倒叙的方式记录,特别强调写清各个阶段的工作职责。

第四部分是内职业生涯,包括工作经验和技能、主要工作业绩、工作历年以及业余爱好等等。

第五部分为内外职业生涯的相互关系,即分析内职业生涯发展如何带动外职业生涯发展,外职业生涯发展如何促进内职业生涯的发展。

2.立足今天:职业生涯现状分析

职业生涯现状分析是对照现在岗位职责的知识、观念和能力要求,审视自己,确定哪些知识、观念和能力已经具备,哪些还欠缺,进而制定改进方案的过程。这不仅是做好本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基础。

3.展望明天: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强调的是可操作性,包括10项内容:一是题目;二是职业方向及总体目标;三是社会环境分析结果,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职业环境分析;四是企业分析结果,包括行业分析以及对企业制度、企业文化、领导人、企业产品和服务、发展领域等分析;五是角色及其建议,即找到自己生命中的贵人,记录对自己职业生涯重要的建议;六是运用制定目标的技能,即目标分解、选择、组合及实现时间;七是理清自己的价值观,确立成功的标准;八是对自身条件和潜力的测评结果;九是差距分析,分析自己目前的状况和职业生涯目标实现所需要的知识、观念、能力之间的差距;十是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方案,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专业技术人员有效制定规划取决于哪些因素?

1.主动性。如果不认清发展的动力源于自身,被动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但没有效果,而且对人的一生可能是有害的。

2.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于自身,只有适合自己的规划才有发展的动力。

3.开放性。即指制定规划要有效利用测评工具,经过充分的有效协商和实施调整来进行职业生活规划。

4.可操作性。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付诸行动,对行动有指引和指导意义,并且知识如何衡量每个行为的结果,如何依据阶段性的结果进行调整。

5.时限性。职业生活规划有其开始行动的时间,也有目标达成的时间。

6.心理合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心理合同,需要与组织共同制定,共同实施,是对一个美好前景的展望,是为了一个美好目标的实现要去做的事情。

九、如何适应企事业单位改革的大环境

(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为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转为行政机构的,实行公务员制度;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实行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三)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0067月起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工资结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1955年,事业单位建立了与国有企业大体相同的退休制度,长期以来,退休制度对保障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3月,国务院发布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8]10号),决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省市先期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2010年颁布的社会保险法,将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这次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又下发了《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作为配套文件。

 

 

通知公告录入:shixunchu    责任编辑:shixunchu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Emaill
评价等级
Reset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自贡开放大学         自贡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自贡市社区大学
电话:0813-2203943